聯誼活動    校友動態    交流園地    知性園地    休閒旅遊

淡江人在北加
歷任會長
服務團隊
緣起淡江
樂活相簿
淡江聯網
蛋捲廣場
尋找校友
就業資訊
大鼓隊集錦
歷史紀錄區


趴趴虎的旅遊世界 虎爪#TC061

Posted by on Monday, June 16, 2008 (PST)

【板塊斷層與地震】(1):四川汶川大地震

板塊斷層與地震】(1:四川汶川大地震

1.       板塊

 

2008512中原標準時間下午兩點廿八分,中國四川省阿埧州的汶川縣發生芮氏八級的地震,造成六萬多人罹難,廿多萬人受傷的天然災害。

新聞報導說: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『地殼板塊陷落,震央在汶川地底下約30公里,震波遠達數千公里外的台灣和泰國曼谷都可感測到』。

 

那麼造成這次地震的元兇「板塊」又是什麼鼕鼕呢?讓我們複習一下高中地理,在趴趴虎唸高中那個年代,沒有『教改』也沒有『三隻小豬』,我們只能老老實實讀「國立編譯館」編印,灰藍封面的「標準本教科書」;封面沒彩色,內容是黑白照片,很土很遜;可是老師們博學多聞又敬業,唬得小蘿蔔頭一愣愣,也就記下課程內容。想想這種通才教育,灌輸基本知識,讓學生一輩子受用,也蠻好。當年老師們的勞苦功高,還真是『罄竹難書』。

 

地理老師說: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表面是由大小不一的「板塊」所包覆,地核(Core)的高溫,讓地球的內部產生了『對流作用』,熱的物質上升,冷的物質下降。

部份的地凾物質(Mantle)如岩漿,便順著熱對流的上升力,從較軟、較薄的海洋地殼破裂處湧出來,造成海洋地殼板塊擠出裂縫,形成海底火山,也就是

「中洋脊」。同時,當岩漿碰到海水冷卻凝固後,就形成新的海洋板塊。新的

海洋板塊不斷形成,就不斷往外擠壓原來舊的海洋板塊,最後,使得舊的海洋板塊撞上大陸板塊。

由於,海洋板塊的比重較大陸板塊重,所以,通常撞擊的結果是:海洋板塊插入大陸板塊的下方(Subduction),被地核的高溫再度熔化成地凾物質的一部分。

這種深水下的較勁,「海洋」與「大陸」兩個板塊間的惡鬥不斷的重覆著,搞得豈止是雞犬不寧,人類更是不安,因為兩個板塊間的衝撞,帶動了板塊間的互相推擠,造成板塊分離或左右錯動,這就造成了地表上的高山、裂谷、火山、斷層,也就是地震的元兇。

 

這次「521汶川地震」形成的原因就是由於「印歐板塊」和「亞洲版塊」兩個板塊間的地殼運動,也就是新構造地層間差異的升降(隆起或塌陷)運動造成,所以震央深入地殼,震波遠傳數千里,連台灣、曼谷,都可以感受到地震的震波。這和我們加州的地震,是由「斷層」撕裂拉扯,造成「美洲板塊」東南走向,與「太平洋板塊」西北走向的位移是不同的。

 

2.     四川阿埧州

 

阿埧州在地理上是藏高原東緣的扭曲群山地帶,在中國大部份山脉河川是東西走向的情況下,這塊平均海拔大約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,山脉及河川卻是南北走向。由於「亞洲板塊」和「印歐板塊」的擠壓碰撞,造成「印歐板塊」以小角度斜插入「亞洲板塊」之下,結果是兩個大陸板塊重疊,「亞洲板塊」『騎』在「印歐板塊」上面。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中,在海拔三千公尺藏高原上又隆起兩三千公尺的峻嶺,於是造成了四川省西部雪山連峰的奇景,例如岷山山脉(此次地震主要災區分佈於此)、和邛崍山脈(趴趴虎的最愛「四姑娘山」),而這些高山峻嶺之間則是深邃的峽谷河川,例如金沙江、雅礱江、大渡河、岷江,它們成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源流,整個地區是個險峻的地貌。

這次「512汶川地震」的震央阿埧州汶川縣,就是位於岷江附近的岷山山脉中,造成搶救的困難度空前。在山區公路被震垮的狀況下,機動車輛和重型器具根本無法在第一時間的「黃金72小時」內投入災區,毫無選擇的必須依靠「空降」和「急行軍」,攻堅克服地貌阻礙,來遂行救災任務。

 

在人文上來說,阿埧州由於地處青藏高原的東緣,這些南北走向的河谷、山地和『草甸』,特別適合游牧,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西部羌民族的游牧走廊。蒙古草原牧民的鐵騎,也曾在忽必烈率領下通過這個「走廊」,南下滅了大理國(雲南),由宋朝的後門進攻,推翻了農業漢民族王朝,一舉完成草原牧民入主中原的霸業。

『草甸』是趴趴虎由藏胞大叔學來的名詞,他指的就是高原河床邊上的水草地。

 

今天的阿埧州多元共生,藏、羌、回、漢四個族群共約85萬人,生活在這個自治阿埧州的13個縣。相對於「天府之國」的成都平原,這些分佈於叢山峻嶺及峽谷河川的農牧經濟,百姓生活條件清苦許多。當成都市區高樓林立,燒烤攤、麻辣鍋、喫茶館、麻將攤夜也以繼日,充滿人潮之際,阿埧州的老百姓卻必須爲生活賺取微薄收入,而辛苦奔波。趴趴虎在「四姑娘山」的長坪溝,一個到今天仍然沒有機動車輛的古道上,曾遇見一位清秀的嘉絨藏族小女孩,15 歲,她為了賺取五元人民幣的工資,幫忙運送建材去建築小攤零售店,必須背負一根比她身高還長的木材,到兩、三公里山上的草甸。與她同年齡的成都女孩,可能正在春熙路上忙著吃燒烤哪!明顯的城鄉差距就在幾個小時車程中呈現,令人鼻酸。

 

今天,西康省雖然已被廢掉,「康定情歌」你總該還會唱,『跑馬溜溜的山上..』歌詞描繪的就是成都到海螺溝、大渡河這一帶的『草甸』景觀啦!

喜歡嗎?下回咱們去「稻城」「涼山」趴趴走,但是,拜託你搞清狀況:「稻城」不長稻米,是甘孜藏族語,意思為『山谷溝口開闊之地』,而「涼山」也和你所認知的「救國團屏東暑期戰鬥營傘訓基地」沒關係,這個「涼山」是四川省和雲南中甸比鄰的山區,也就是「江湖傳說中」的香格里拉。

在歷史上,高原地區游牧經濟的羌族,和中原地區農業經濟的漢族,由於對土地的使用認知不同,經濟水平不同,兩者始終衝突不斷。大禹治水是漢民族的千古佳話,他的故鄉就在阿埧州的北川縣,一個完全被「512地震」摧毀的古鎮;秦朝李冰父子築都江堰(今稱「灌縣」)以後,成都平原成了「天府之國」,更加擴大游牧經濟與農業經濟間的貧富差距。

而成都平原西側的岷江,在地理上成為游牧走廊和農業平原的天然分界線,同時在歷史上也成為游牧羌族和農業漢族的軍事屏障。即使是在唐代吐蕃崛起,也始終沒法統治成都平原。

在趴趴虎前往臥龍熊貓基地和四姑娘山的旅途,由成都市二環西路「茶店子車站」出發,走的是四川省道303,公路就必須貼著峻嶺,攀緣峽谷,越過岷江,完全領略到峻嶺和岷江的險惡。而趴趴虎用午餐休息的地點,正是這次地震災情慘重的「映秀」小鎮,她正位於成都經都江堰往九寨溝和四姑娘山的岔路口上,沿途所見,居民不顧飛馳而過的往來車輛,冒著生命危險,利用公路的路肩邊上狹小的空地搶種高麗菜,給趴趴虎最深刻的印象,也可見當地居民為改善經濟的艱辛和努力。看到新聞影片上「映秀」的災情報導,斷垣頹壁,趴趴虎不禁潸然淚下,上蒼何忍降災於如此純樸善良又上進的華夏子民?

 

3. 人文與重建

阿埧藏羌自治州的居民,各有其文化生態的特質。尤其是羌族,據趴趴虎手邊2005年的資料,總人數約十餘萬,主要分佈於茂縣、理縣、汶川,和松潘,

正是這次地震災難最嚴重的地區。

羌寨的最大特色就是高聳的「石頭雕樓」,是用來做敵情觀測的「瞭望哨」,也是他們抵禦外侮的最後防線,必須死守的陣地。一般民居則為四周石砌圍牆,牆內多為木結構,方型平頂,底層用來圈養牲口,上層為生活空間。臥房外有起居室,中間有個終年不熄火的「火塘」,上面架個三角鐵架,用來燒水煮飯。

羌族古稱西戎牧羊人,殷商時期就分佈中國的西北地區,其中的一支在秦漢時期游牧進入岷江,學習種植小麥、青稞,從此這個「馬背上的民族」才定居下來,從游牧社會走進農牧經濟。

但是幾千年來,羌族始終是處於「只有語言沒有文字」的民族文化狀態,所有的歷史沿革、祭祀儀式、風俗習慣,都由「釋比」(巫師長老)在做法事時唱誦,師徒間口傳心授,幾千年來羌文化得以世代薪傳至今。

「羌笛」是他們的民族樂器,吹奏時使用「鼓腮換氣法」的特殊演奏技巧,所以笛聲特別悠揚婉轉且高亢持久。

「羌族咂酒」是他們的慶典中一大特色,先由「釋比」領銜謝天、謝地、謝祖先,然後每人一根竹製的半人高吸管,直接插入大酒甕,吸飲佳釀,口感類似台灣的金門陳年高粱,比原住民同胞的小米酒略為強勁,但是不辛辣。農曆的六月初六是羌族的年度祭祀大典,希望重建後的羌寨同胞,歲月悠遊,羌笛悠悠,天籟般的羌笛和雷鳴頒的羌族戰歌,繼續穿透岷山,流淌在岷江的山林寨子之間。


 

TOPWISE STUDIO


 
系統維護:Nigel H. Lin[Topwise Studio]